作为青春期的过来人,我特别想说,初二阶段,恰逢十三、四岁青春敏感期,成长压力、学业压力、家庭压力、同伴压力,如果没有正确的疏导途径,的确是容易出现身心问题的时期。
而且,这个时期的问题,潜藏了以后的人生走向。
一如作家柳青说的: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,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,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。
因此,初二阶段既是孩子发展的危险期,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教育的关键期。
时至今日,学校教育依旧更注重知识灌注,这是由应试教育的制度决定。
无论老师还是家长,关注的重点依然是孩子的成绩,很难把孩子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独立的个体来看待,而对于青春萌动期的孩子来说,“我是谁”比“我考了多少分”可能更重要。
经常听青春期孩子的家长说,孩子不愿说话,叛逆,难以沟通,不知道哪句话就让孩子炸了毛。
亲子关系不和谐,沟通不顺畅,家长和孩子的日子都艰难。
而我们中国父母所谓的沟通常常是这样的:
有人就抬杠了,我闭上嘴就变成哑巴了,还怎么沟通?嗯,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,父母暂时变成哑巴,真是一件无比庆幸的事。
至少耳根清净,有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整合,不用全方位无死角地被各种关心、叮嘱、问候、指责、唠叨侵入。
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坦诚和不加批判地倾听。
而我们最不擅长的恐怕就是不加批判地倾听了,有时坦诚也不是那么容易。最擅长的可能是批判和说教。
比如,孩子回家告诉你,我不喜欢新换的数学老师,所以这次数学没考好。
批判和说教式回答是这样的:你数学没考好,和数学老师有什么关系?是你自己不努力,还找借口!或者,即使你不喜欢数学老师,也应该好好学习数学,这是中考时很重要的一门科目。(孩子自动开启防御屏障,心里嘀咕,又来了,永远那一套。以后,有事情再不跟他说了。)
坦诚和不加批判地倾听是这样的:你喜欢的李老师不带你们班的数学啦?(嗯)你不喜欢现在的数学老师(嗯,我们班同学都不喜欢他),这次数学没考好(嗯),接下来,你打算怎么办?(孩子发现,父母听懂了自己的意思,并没有责怪自己这次数学没考好,他相信自己即使不喜欢现在的数学老师,也会想办法把数学学好的。)
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托马斯·戈登说,“什么也不说”(闭嘴)也可以清晰明确地表达接纳感。
保持沉默——“被动倾听”——是相当有效的一种非语言信息,让对方感到真正地被接纳。
他用了下面这位家长和刚放学回家的初中女儿之间的一段对话(有删改),来说明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,闭嘴有时是多么明智有效的沟通方式。
沟通是一门艺术,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是一门需要积极倾听和适时沉默的艺术。
亲子情商培训师——帮你正确打开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和技巧,让你走进孩子的世界。
扫码进入课堂